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最美退役军人

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| ⑨张裔清:用生命守护无线电报机

  • 发布日期: 2023-11-03
  • 来源:
  • 访问量:1

    “嘀嗒……”这样的声音,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很平常,但是对于抗美援朝老兵张裔清来说却是一段“永不消逝的电波”,也是刻在他骨子里的记忆。




    7月23日,记者来到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朱瓦新村采访这位老人。再次回忆起当年抗美援朝时的情形,张裔清老人神采飞扬,眼里闪烁着光芒,有对牺牲战友的缅怀,有对最终取得胜利的欣喜,还有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。 
    1954年10月,年仅19岁的张裔清,前往朝鲜。 
    “当时,我们随部队从镇江出发,只来得及带上被子、棉衣等御寒物品。”张裔清说,一路上摇摇晃晃,在离鸭绿江很远的地方,部队要求下火车就地休整。到了晚上7点左右,在统一指挥下,所有战友跑步前往鸭绿江大桥。
    据张裔清回忆说,当部队快要到江边时,才发现鸭绿江大桥遭到破坏,无法通行。战友们就利用大油桶、铁板等物品临时搭桥。最终部队连夜过江,抵达朝鲜。 
    在野外帐篷里,张裔清和战友们度过了在朝鲜的第一个夜晚。之后,他在部队的统一安排下,来到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曾经战斗过的战壕里训练。“上甘岭战壕整体是山坡状,密密麻麻的坑道让人肃然起敬。战壕里留下的都是战友们英勇战斗的痕迹,一辈子也忘不了。”说到此处,张裔清泪眼婆娑。“卧倒……前进!”如今,每当他在电视里听到这样的口令,总会瞪大眼睛、仔细听、认真看。 
    “从早到晚训练,不停地在战壕里爬行,反复训练低姿匍匐的要领。”张裔清告诉记者,训练时,即便穿着双层布料缝制的军装,膝盖还是被磨破了。就算膝盖破了、手受伤了,他也坚持把动作训练到位,转而拍拍身上的泥土,继续向前。
    就这样,张裔清和战友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训练了39天之后,接到了回国的通知,到湖南省长沙市一所军校学习,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。 
    1955年1月,张裔清随部队参加了一江山岛战役。在这场战役中,张裔清负责发报任务。 
    “无线电报机是上级与部队之间联通的纽带,打仗时,要随时随地以电波的方式传递上级命令和实时战况。”张裔清说,作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,身上背着的无线电报机就是战斗中独特的武器。 
    在一次执行任务时,张裔清背着无线电报机低姿匍匐,突然子弹从张裔清身后的电报机上穿过,电报机瞬间报废,几名同行的战友不幸牺牲,张裔清虽然幸运地活着,可他又难过又自责。 
    “无线电报机比我的生命还重要,电报机坏了就无法及时传递重要消息。”回想起这段往事,张裔清依然难以释怀。部队知晓张裔清的电报机报废后,立即将部队中仅存的一台702型步谈机交到张裔清的手中,并嘱咐他好好使用。张裔清也下定决心,不辜负领导和战友的信任。
    后来,张裔清在作战时被子弹击中受伤,但是他坚持不撤退,战后伤势加重,被送往医院救治,住院45天才出院。后来,张裔清被授予三等功一次。此后,他又被调到其他部队,任无线电班长,因表现突出,他先后获得“一级技术能手”和“优秀射击手”称号。 
    1959年5月,张裔清转业到地方,在拖拉机站当驾驶员,后又响应党的号召,加入支援农业发展的第一线。退休后的张裔清依然关心支持村集体事业,在农房改善过程中,他一直主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,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
    晚年的张裔清,最大的乐趣就是看报纸,了解国家大事。他的书桌上,摆满了《新华日报》《宿迁日报》《宿迁晚报》……“从枪林弹雨到后来的平凡生活,我从未被打败,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大家都应当好好珍惜。”张裔清说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