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最美退役军人

寻访抗美援朝老兵 | ⑦陈夫珍:一次战斗连中三枪

  • 发布日期: 2023-09-27
  • 来源:
  • 访问量:1

“参军那年我21岁,一心只想跟着毛主席解放中国!”(7月17日,宿豫区陆集街道陆集社区96岁的陈夫珍回忆自己参军的岁月。)1948年正月,21岁的陈夫珍带着新年的喧嚣在家乡应征入伍,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。在充满豪情壮志的年纪,陈夫珍背上行囊,告别宿迁,立志要为解放全中国英勇战斗。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,在战火硝烟中,陈夫珍从不退缩。




1948年11月6日,淮海战役爆发。陈夫珍跟随部队前往徐州作战,成为一名通信兵。像淮海战役这样规模宏大的战役,要使部队按规定意图协同作战,必须要有周密顺畅的通信联络进行保障。在战场上,通信兵是作战部队与上级单位联系、呼叫炮火支援的重要兵种,由此可见,通信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 
“参加淮海战役让我感受到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。”陈夫珍说,当他看到群众用小车推着物资给部队送补给时,他非常感动。1949年1月,淮海战役结束,陈夫珍随部队进行休整,并听从号令准备渡江。辽沈战役、淮海战役、平津战役之后,在和平谈判的“外衣”掩护下,国民党军队积极布置长江防线。4月20日20时,中国人民解放军在“打过长江去,解放全中国”口号的鼓舞下,发动渡江战役,冲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“钢铁防线”。 
4月21日晚9点30分,陈夫珍和战友们把行囊打包好、背着枪,浩浩荡荡到了岸边,分组、跑步、前进、乘船,没有一个多余的步骤,江上数百条船齐头并进,直冲对岸,放眼望去江面黑压压一片。战士们争先恐后地划着船,生怕落后了做不成“渡江第一人”。陈夫珍回忆,大约离江边还有一里的距离,战士们就抛下了船朝着敌人冲去,敌人看到黑压压一片的解放军,顿时傻了眼。“渡江战役的胜利是必然的,因为我们没有后退的战士!”陈夫珍抚摸着手中的纪念章,缓慢而坚定地对笔者说。 
1951年,陈夫珍作为第二批入朝的志愿军进入朝鲜作战,被补充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,并于5月在昭阳江参加作战,也是在这场战役中,陈夫珍身中3枪。“第一枪打在我的左脚脚脖上,我中枪后被迫匍匐在地面上,找准时机准备突围。”陈夫珍挽起裤腿,边说边展示自己的伤疤。在中枪倒地后,陈夫珍的右肩和右手肘关节处又分别中枪,连挨三枪之后,身体的阵痛让陈夫珍失去了意识……
“那场战斗,和我一起的13个战友,最后还剩4个人……”讲到牺牲的战友,陈夫珍眼眶红红的。陈夫珍因伤回国之后,上级安排了多位专家为他治疗。治疗后,陈夫珍被安排在陕西养伤。1951年年底,陈夫珍被转送到山西休养,整整5个月才得以康复。康复后,陈夫珍选择离开部队返回家乡,把那段光辉的岁月隐藏,做一名朴实的农民。 
“当我身中三枪的时候,我觉得我要和牺牲的战友团聚了,没想到捡回了一条命,更没想到能活到九十多岁。我这一辈子,看着身边的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,我感到非常幸福,当年谁能想到能有如今的美好生活,我现在儿孙满堂,衣食无忧,已经很满足了。”说起现在的生活,陈夫珍脸上露出了笑容。四代同堂让陈夫珍家整日充满着欢声笑语,相关部门还经常上门看望,送去一些慰问品,有时还有医务人员上门为他检查身体。 
“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,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,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,战士们愿意慷慨奉献自己的一切。我们必须永续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!”陈夫珍说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